從病人對於遵照醫囑服藥的習慣性來看,與藥物的治療劑量及服用時間有所關連,普遍而言,比較差的病人,其疾病的惡化程度甚至死亡率及增加醫療的成本都是比較高的。至於要如何查知病人的順從性,其實最簡單的做法就是讓醫師以和緩的口氣,詢問病人有無"經常錯過"吃藥時間而未吃藥,或是因為其它因素而無法按指示服藥,而不是用審判的口氣去質疑他們為何不吃藥。然而病人有時可能怕醫師生氣,或是為了要迎合醫師的心理,而向醫師謊稱"有乖乖吃藥",所以在此建議辛苦的醫師們可用同理心告知病人,如:"我知道要您每天按時服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是也請您要告訴我(醫師)您每天服藥的狀況,這樣我(醫師)才能幫助您解決困難哦!"這種同理心可使大部份的病人感到比較舒坦些,也較能"據實以告"以解決服藥順從性的問題。
最常見引起病患順從性不佳的因素有:(1)精神方面的問題:如焦慮、憂鬱等。(2)認知功能的問題,如失智症等。(3)使用非必要的藥物。(4)藥物的治療不符合治療準則。(5)藥物的副作用反應。(6)藥物的價格昂貴。(7)藥物的治療效果未達預期。(8)治療藥物過於複雜(掛太多科)等。此外,醫護人員也會請病人示範藥物的使用動作、或者經由抽血定期監測某些慢性病藥物在血中或代謝物的濃度,以及病人的生化或生理指標,如:血糖或血壓等,來確認病人的服藥順從性是否是良好。
"順從性變差"在臨床中依然很常見,這是個值得被大眾正視及思考的問題,若能有效提升病人與醫療關係間的"互信感",簡化醫療作業以及檢視藥物使用,追蹤病人服藥情況,依照個別病人狀況提供不同的服務,並且有效利用統計方法找出最常見的問題予以解決,如此才能真正對病人有實質的幫助,也才能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並減少醫療成本的浪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