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5日 星期一

1/10
雖然台灣也是四面環海,但這裡的海跟台灣常見的海岸不太一樣:
沙灘幾乎環繞全島。但沙灘並不寬,往前走不到20公尺就可以踩到海水。
不像常見沙灘一直延伸到海裡都踩得到沙子,這裡覆在岩層上的砂層很薄,走入海水隨即踩到底下露出的珊瑚礁。
礁岩往外海綿延30~50公尺構成一大片平坦的珊瑚礁潮間帶平台,廣闊的潮間帶呈現近乎水平的坡度。
退潮時整片露出水面逐漸乾涸呈綠褐色,甚至可以直接徒步走到遠方淺水與深海交界的白浪前。
海水被劇烈的深度差異激起一道白浪形成淺海與深海之間的明顯界線。再往前坡度陡降,像斷崖一般,深不見底。
漲潮後,薄薄一層海水在烈日下呈現美麗的淺藍綠色,隔著白浪襯托出黑藍色海洋的神祕感。
特別的是,在這個平坦的潮間帶上有許多銳利礁石一根根獨立而起,被海水侵蝕成為形狀特殊的石柱,
這是諾魯的地標。有些地區較大型的石柱還被當地居民視為守護神,會幫忙抵抗外侮還有天災的侵襲。


潮間帶可以找到的水生動物種類奇少,除了密布海底的細瘦海參外,只見一些螺,為數稀少而且小的海葵,陽隧足等。
當地居民常在退潮時撿拾可食用的螺類,可能我技術不好,找半天只找到一些不到一公分大小的迷你螺,只能觀賞。
露出水面的礁岩上,隨處可見身體扁平步足細長的細紋方蟹群聚緩慢移動。牠們第四對足為尖銳的步足而不是扁平的游泳足。
非常機警,受到打擾就會在礁岩之間跳躍奔跑,迅速躲進岩石縫隙。
運氣好還可以找到岩縫中藏著紫褐色外殼紅眼睛的光手酋婦蟹,不太喜歡移動,左右兩隻螯大小不等。
遇到威脅時會用螯夾攻擊。但是動作緩慢,步行與游泳能力都不佳。別看牠體型肥厚好像肉比較多,這種是有毒的蟹類。
(跟替代役到海邊跑來跑去抓半天收集了一桶細紋方蟹和一隻光手酋婦蟹,
上網搜尋後才發現只有瘦瘦扁扁的細紋方蟹可食用,看來有肉的光手酋婦蟹反而不能吃)
黃昏漲退潮之際可找到一兩隻金斑鴴在這裡走來去忙碌地尋找食物,動作十分可愛。
閒暇時候光看著海就可以興味盎然度過整個白天,欣賞夕陽之後就到晚上了。
難怪海邊到處都有居民簡易搭建的發呆亭,沒事就或坐或趴面向令人忘憂的大海發呆度日。這就是諾魯人的生活。
我已經開始喜歡這裡了。

1 則留言:

  1. 有空建議可以去找當地漁夫George或是去找台灣的好朋友參議員Reddell他們很厲害知道怎麼樣從海裡弄一大堆東西出來吃��

    回覆刪除